道路泥泞不堪景观栏耗资近百万,建设美丽乡村岂能涂脂抹粉?-全球新视野
(相关资料图)
原标题:道路泥泞不堪景观栏耗资近百万,建设美丽乡村岂能涂脂抹粉?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台子乡塘巴村有2700多口人,村集体经济薄弱,但其修起的门(牌)楼却远近闻名。在村口的路边,一座大理石材质的门(牌)楼赫然竖立,侧有石狮,气派十足。没去过这里的人,看到这座门(牌)楼的照片,十有八九会以为这里十分富裕。但是,面对记者采访,当地村民却不以为然,觉得这就是个“面子工程”。
近日,据央广中国之声调查报道,类似这种打着“美丽乡村”旗号、浪费财政资金大搞“面子工程”的现象,在青海、陕西多地均有存在。在一些村庄,一边是泥泞不堪的基础道路,一边是耗资近百万元的景观栏。实实在在的民生需求与金玉其外的“面子工程”孰轻孰重,答案不言自明。对此,当地相关部门回应,已提出整改措施,权威规范性文件正酝酿出台。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来,许多地方的村子都把修建门(牌)楼当成一件事关本村形象的大事。进入现代社会后,由政府出资出力对乡村风貌加以美化,也是常规操作。然而,不论是建设美丽乡村,还是追求其他发展目标,任何事业都要讲究量力而行,把有限的资源优先用在最紧要的“刀刃”上。
在本村物阜民丰、资金有所盈余的前提下,只要村民能达成共识,修建一些公益性质的景观工程并无不妥。但是,倘若一座村庄本来就过得紧紧巴巴,有许多急需用钱的地方,主政者却单纯为了面子上好看,甚至追求个人“政绩”强行上马此类工程,其效果必然不会理想。这样的工程,不仅会让村民对造出来的景观不以为然,也会让村民对主政者的治理能力不以为然。
正如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中心的团队在一份调研报告中所强调的:乡村建设“要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乡村地区体现得尤其明显。一些村子人口不少,却缺少耐用可靠的基建;一些村子离城市不远,却出现了明显的“空心化”问题;一些村子有很多可以选择的产业,但效益水平都不是很理想。对村民而言,能否解决好这些问题,才是更有意义的事,而这也是对负责乡村振兴工作的干部提出的考验。
面对这些问题的考验,有干部迎难而上,一门心思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也有干部存在畏难心理,试图用投机取巧的方式获得上级认可。相比于化解发展难题、啃“硬骨头”,把钱花在给乡村景观“涂脂抹粉”上,不过是肉眼可见的表面成绩。对此,基层干部必须端正个人心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群众观。更重要的是,上级主管部门也要优化现有评价体系,从根源上给予基层干部正确引导,让干实事的人得到肯定,不让“面子工程”蒙混过关。
建设美丽乡村,归根结底是要给乡亲们造福。对于“美丽”二字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含义上。对此,各级有关部门要做到换位思考,站在村民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把钱花在最能改善村民生活的方向,而非不必要的“花头”上。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真正把乡村振兴工作做实、做好。(杨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