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报资讯】大力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 激发消费潜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者:翟雪玲(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市场与贸易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扩大内需,三农领域是重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县域商业体系在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尽管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间的消费支出差距不断缩小,但依然存在差距。相比城镇居民,2021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仅为城镇的15.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约为城镇居民的50%。城乡支出差距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现代乡村服务业不健全,县域商业体系不完善,对拉动三农领域内需支撑不足。
2022年发布的《关于支持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建立完善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县域商业体系。在扩大内需的整体背景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全面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这是补齐内需短板,构建双循环格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的重要方面。
我国现代乡村服务业在激发三农内需中存在突出问题。农村消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农村道路建设滞后、互联网普及率低、邮政快递网点少、保鲜仓储加工物流设施缺乏等问题仍然存在,农产品出村“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有待提升。此外农村在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方面水平普遍较低,农民出于防范风险考虑倾向于留存资金,这对激发农村居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存在消极影响。
农村新消费场景建设迟缓,农民收入增长动能减弱。近些年农村的生态功能、康养功能、文化旅游功能快速提升,但符合新消费群体需求的消费配套设施建设仍有发展空间,拉动城镇居民消费的潜力没有充分释放。此外,适合农村新一代年轻人需求的咖啡屋、儿童游乐中心、餐饮设施,以及满足农村老年人需求的老年食堂、日间照料所、康养中心等生活设施还有不足,城市的消费渠道、消费网络、消费场景没有完全下沉到县域体系,影响农村内部消费扩大。从农民收入来看,近年来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但增速持续放缓,也影响消费扩大。
发展乡村现代服务业,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重点在于畅通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渠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消费场景配套,促进农村消费和农民增收。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有序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进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向镇村覆盖。推进人口规模较大自然村(组)全部通硬化路,支持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实现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全覆盖。加强科教文卫体和社会公共服务建设,加快补齐公共服务乡村发展短板,努力实现农村地区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同步增长。同时,从满足居民需求、扩大内需的角度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工程,实行以旧换新或消费补贴。
完善县域商业体系,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在县域内建立健全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重点、以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服务体系。建设改造一批集餐饮购物、娱乐、休闲、养老护幼等业态融合的乡镇商贸中心,在村镇发展立足乡村、贴近农民的集多种便民服务于一体的新型乡村便利店、购物中心,打造乡村消费微中心。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和田头市场建设,推进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改造升级,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水平。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推广订单农业和直采直供直销。
健全物流配送网络,加快农村电商发展。加强县、镇、村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农村电商服务站点、益农信息社、村邮站、供销社等多站合一。巩固提升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乡镇、村电商服务站点功能。支持农村电商建设品牌网货研发中心、公共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加大品牌培育力度,继续培育“淘宝村”“淘宝镇”,加大经验模式总结、推广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