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的《八声甘州》,苏轼为何推崇备至?-环球讯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它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宋代以来文坛巨匠、无名文人创作的宋词数量之多浩瀚如星空,书写了煌煌的中国文学大观,其中,词牌也成为宋词一大鲜明的特色,据不完全统计仅宋词词牌就有一千八百多种之多,源于甘州的词牌《八声甘州》,以它独特的神韵吸引宋词大家纷纷填词作曲,著名词人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其中的传世之作。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经传诵,立刻引起轰动,京城汴梁城内城外人人以传唱这首词为荣,如同今天迅速火爆的流行歌曲,同样《八声甘州》被苏东坡慧眼识得,说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处”,须知这样赞语极高的评价竟出自宋代文豪,以苏东坡的名望和才情从不这么去赞许他人,这也是官方杰出文人的代表对民间词作者的首肯,柳永是幸运的,他遇到了苏东坡这样的知音。
一曲《八声甘州》被不同时代的文人墨客传颂了近千年,今天高等院校的古典文学教科书中依然收录有这首词,成为经典供人们评品赏析。词人的惆怅心境和语言的凝练婉约代表着柳永的典型风格,那么是一种什么样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去学习领略《八声甘州》呢?一首词为何能从大宋的天空响彻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说到《八声甘州》我们还得从甘州说起,丝绸之路的开通为汉唐多元文化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东西方文化在这条路上来来往往,不同的文化激烈的碰撞和交融。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里成功的相互融合,甘州是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军事重镇。自从被汉武帝设为河西四郡之一后,它的战略地位就得以凸显。由于其境内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通衢于东西南北的枢纽位置,就成了河西少数民族活动频繁的区域,这里曾聚集着戎、羌、月支、匈奴等民族,具有不同文化传统与特色的音乐舞蹈在这里融合,各民族文化频繁的交流,使张掖乐舞不断升华而别具一格,从而深深吸引着丝绸之路上匆匆过往的商贾,他们从这里将张掖的文化传至全国各地,到了汉唐出自张掖的大型乐舞《甘州大曲》已日臻完善、自成体系,并广为传唱,受到中西方人士的喜爱。唐朝前叶是经济发达文化鼎盛的时期,经济的繁荣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唐玄宗这位酷爱梨园戏曲的皇帝更让音乐戏曲走向新的巅峰,他下令全国各地进献音乐曲谱,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时任河西节度使的盖嘉运将《甘州大曲》进献给唐玄宗李隆基。《甘州大曲》深受唐玄宗喜爱,在唐教坊所列46支大曲中《甘州大曲》名列第七,曲调优美、生动的《甘州大曲》一时成为皇家乐曲,唱诵在长安的皇宫禁院,《甘州大曲》兼有龟兹音乐的粗犷,又有佛乐的典雅,深受达官贵人的喜爱。久而久之从《甘州大曲》中分离出来各成一曲的有《甘州歌》、《甘州破》、《甘州编》、《八声甘州》、《甘州子》、《甘州乐》、《早甘州》等,其中传唱最为久远的是《八声甘州》,《八声甘州》是从《甘州大曲》中截取一段而成的慢词,因全词前后共有八韵,故名八声,《八声甘州》不仅曲词的内容与典调旋律配合的完美,而且字正腔圆,易唱易懂,优美动听,由此而交口流传。
福建崇安(今武夷山)人柳永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他将词由高端引向民间,后人曾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或许是在夏天的黄昏里,柳永偶然路过一个酒楼他听到了曼妙的《八声甘州》,优美曲调婉转的旋律一下子拨动了词人的心弦,结合自己当时的心境填写下了《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这首词触景生情,抒发了对自己故乡的思念,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归情绪,写出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写出了词人怀才不遇的感受,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柳永由最初的意气风发,到后来的心灰意冷,最终成了一个放荡不羁的词人,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整日混迹于勾栏酒肆,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以至后来穷困潦倒至死而无银两埋葬,是他生前的红颜知己,汴梁的青楼歌妓们纷纷凑钱安葬了这位堪称才华卓越的一代词人。
柳永是第一个创作《八声甘州》的人,是他将《八声甘州》这个词牌推向了高峰,后来苏轼、辛弃疾、吴文彦等纷纷效仿,均有流传于世的《八声甘州》词作。一曲委婉动听的《八声甘州》打动了柳永的心,这一曲成就了词人的词坛地位,让它成为经典得以永流传,同样因为《八声甘州》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投向甘州这个人文荟萃的地方,《八声甘州》让甘州声明远播,也为古老的甘州贴上了永不褪色的文化标签,使这座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有了更丰富更独特的文化内涵。